眼下正是春耕大忙时节,浙江全力推进农业农村复工复产,依托农业无人机、互联网庄稼医院等数字化手段,保障春季农业生产有序开展,扶贫项目精准落地。
上午九点,在宁波余姚马渚镇瑶街弄村一块20亩的水田上,一架农业无人机正在撒播早稻种子。农户告诉记者,以前20亩地人工撒播至少要半天时间,现在无人机只需要20分钟,并且撒得更均匀,不会浪费种子。
浙江浙农飞防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朱磊表示,受疫情影响,今年工人难请,像无人机撒播早稻一亩地收费10块钱,很多种粮大户是可以接受的。“通过这次疫情,无人机它的应用广泛了,今年又推出来播撒系统,能撒肥、撒播种子。机器撒播的均匀程度是人工无法比的。还有一个在茶叶上的应用,把这个茶叶从山上运下来。”
据了解,今年,农业无人机行业进一步壮大,浙农飞防联盟已经建立起全省飞防植保服务网络,可调配的无人机达200多架,预计年作业服务能力可达150万亩次以上。
疫情期间,人员流动减少,但是借助互联网、庄稼医院,农业服务一点也没落下。浙江中农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裘进说,他们推出了人工智能病虫害识别技术服务,在益农宝手机App上拍摄作物病害的照片,系统就会自行“看诊”。“然后专家对识别出来的结果提供线上更专业的意见,然后我们通过线上的融资、后期的配供,直接给老百姓送去最紧急的肥和药。”
疫情期间,中农在线的59家新型庄稼医院,百名线上农资顾问,在云端帮助解决农户解决农业生产问题850多个,在线销售农资3000万元。
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,浙江26个加快发展县的扶贫项目也如火如荼地开工了。
连日来,衢州江山市张村乡秀峰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种下了4100多株玳玳果苗。基地负责人黄墀禄说,长得像橘子的玳玳果味道极酸不宜直接食用,但它的花制成中药材每斤可卖出1000元左右。每年3月,是种植玳玳果苗成活率最高的时节,他们要抢抓农时。“玳玳花这一块大概可以采到500公斤,已经有客商来问。现在我们种下去看到前景了,以后会更好,一定有信心的。”
眼下,包括中药材基地在内的江山市张村乡3个重点扶贫项目已全面开工,计划总投资2000多万元,届时将带动张村乡500多户低收入农户经济增收。
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统计,目前全省蔬菜、饲料、农资等保供类企业已经应复尽复。68家已开工的新建猪场已经全部复工。全省2万多家农家乐、民宿等乡村休闲旅游主体复工率超6成。
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通林表示,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深化“三服务”,为基层农民群众出谋划策、纾困解难,为农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。“要摁好复工复产“快进键”,抓紧恢复启动扶贫项目建设,全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,多措并举加快乡村美丽经济复苏,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,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。”(浙江之声记者蔡吉康)
农业全产业链品控溯源建设运营解决方案 咨询热线:18906536786